close

台灣地方的舊地名由來

<基隆>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,基隆的舊名「雞籠」傳說就是從「凱達格蘭」翻譯 而來的。

<台北> 台北,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,它是由「台灣」「北 部」所組合而來的。

<瑞芳> 瑞芳舊稱「坩仔賴」,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,曾有陳登、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﹝雜貨店﹞,故 俗稱坩仔賴。



<汐止>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,舊名「水返腳」,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[此為止,然後就回返了。

<景美> 景美舊稱「桱尾」,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,以前這 裏是「溜公圳」灌溉水渠的本末端, 因此而得名。

<三張犁>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,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,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 五甲 地,每戶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,因此 「二張犁」、「三張犁」成為地名。

<淡水> 淡水原稱「滬尾」,滬是捕魚的器具,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,因為位在淡水河口,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,故 稱之。

<石牌>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「石牌」,以前經常有漢人、原住民在北爭奪地域,清廷為確定雙方的界限,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,因此取名為石牌。

<大稻程>「大稻埕」位於今日的大同區,從前此地遍種水稻,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,俗稱大稻埕。

<萬華> 萬華原名「艋舺」,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, 是獨木舟的意思。


<蘆洲>「蘆洲」,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,到處長滿了蘆葦,所 以稱為蘆洲。


<板橋> 板橋的名為「枋橋」,墾拓的時候,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,便利行人往返,因此而得名。

<三峽> 早期的三峽居民,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,拓 墾建村,且當時的溪水波濤洶湧,舊名「三角湧」因此而 得名。

<桃園> 桃園,初由客家人墾拓,稱為「虎茅莊」;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,改稱「桃仔園」,後來才叫桃園。


<觀音>「觀音」地名的由來,相傳是在清領時期,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天然石,並築堂奉祀,故取名 之。

<中壢>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,「壢」係客家話,指凹下的低地,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途,故取名為「中壢」。

<平鎮> 昔日的平鎮,地處交通要衝,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,因 此,在路邊設張望寮,叫「張路寮」,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,故稱「安平鎮」,日治時期再改名「平鎮」。


<大溪> 大溪有好多舊名,平埔族語稱「大姑陷」,漢人改為「大 姑崁」,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芳中舉人,再改為「大嵙 崁」,日治時期才叫「大溪」。

<新竹> 新竹舊名「竹塹」,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, 因此取其譯���;清領時期改稱「新竹」,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。

<新豊> 新豊舊名「紅毛港」,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, 所以叫紅毛港。

<新埔> 新埔舊稱「吧哩嘓」﹝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﹞,後來漢人在此拓墾荒埔,形成新的埔地,故稱 「新埔」。


<關西> 關西舊稱「咸菜硼」,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,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;日治時期才改成相似的日語發音 「關西」。

參考資料 網路

<竹東>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,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,故名「樹 杞林」,後來因為位於新竹市的東邊,改稱為「竹東」

<苗栗> 苗栗的舊名為「貓裡」,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,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思。

<後龍> 後龍舊稱「後壟」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,因此 得名

<通霄> 通霄舊稱「吞霄」,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;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,高聳入雲霄,故改「通霄」。

<三義>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,形成三叉狀,所以稱「三叉 河」,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「叉」字與義的簡字「乂」相似,因此更名為「三義」。

<
清水> 清水原名「牛罵頭」,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,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地湧出清澈的泉水,改稱為 「清水」

<霧峰> 霧峰舊稱「阿罩霧」,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,後來 改稱「霧峰」,有人說是因為這附近的山峰,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。

<南投>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,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。

<鹿谷>鹿谷的舊名為「羌仔寮」,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,在這裏搭工寮,因此而得名。

<竹山> 竹山舊稱「林圯埔」,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,因此而命名。

<草屯> 草屯,昔日為鹿港、埔里間的交通要道,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,草鞋累積如土堆高,故舊名為 「草鞋墩」。

<彰化> 彰化舊名為「半線」,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,清領時期改稱「彰化」,取其彰顯皇化之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thry38 的頭像
    kathry38

    kathry38

    kathry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